南京博物馆恐龙展范文(15篇)

时间:2024-05-04 02:26:05 作者:温柔雨

优秀作文是我们对学习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的工具,通过写作可以更好地认识自身的学习优势和劣势。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以下是一些优秀作文的精彩段落,与大家共享。

南京博物馆恐龙馆作文

今天,爸爸带我们去恐龙博物馆,我很开心,很快乐。

到了博物馆里面,我们看见了一些恐龙的骨骼。我问爸爸这些都是真的恐龙的骨头吗?

爸爸:肯定是真的呀!不过应该说是化石。

姐姐:这是个什么恐龙啊?

爸爸:这个是翼龙的化石,是一种会飞的恐龙。

姐姐:爸爸你看,那是彩色的石头!

爸爸:那是钻石啦!

我:原来电视里面的钻石都是骗人的啊!

姐姐:那当然了,都是骗小孩子的。

说着说着,我们来到了一个像毛毛虫的通道前,它真的像毛毛虫,弯弯曲曲的。我们顺着通道上去,很多的人在排队,我们也排队上去,里面也是恐龙化石。

在那里看了一圈,我和爸爸,姐姐又去了其它地方。

南京博物馆恐龙展作文

今天我们今天决定去恐龙馆看恐龙化石。说着我们就准备上路了。

不知不觉到了恐龙馆。刚进恐龙馆就看到了两只大恐龙,看起来好像两只雷龙。在往里面走就可以进去了,刚进去就看到了许多恐龙化石。

一楼,看完以后,我们又去了二楼,因为走了很长时间,所以我们在二楼的凳子上坐了一会儿然后在出发。走了很长时间我们发现了一个地形图我们在那里玩了一会儿。

看完了二楼,我们又想去三楼了,随后我们就上了三楼。从三楼看,翼龙可以看的清清楚楚。艺龙的轮廓格外漂亮、美丽。哎,三楼没什么好玩的,最后我们沿着楼梯又去了一楼。

不知不觉中午到了,我们就开开心心的回家吃饭。

恐龙博物馆作文

我去过许多的博物馆,像北京的自然博物馆、军事博物馆、航空博物馆、地质博物馆,青岛的海洋博物馆,云南的昆明动物博物馆……有些我都不记得了,但是,去云南禄丰恐龙博物馆那天的情景我却记忆犹新,因为那实在是一个奇特而有趣的博物馆。

20**年1月28日,我随着知乐游七彩云南科学考察团来到禄丰恐龙博物馆。禄丰在云南的楚雄地区,是著名的恐龙化石发现地。当地有句广告语非常有意思,叫“北有兵马俑,南有恐龙谷”。这里的景色非常美丽,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恐龙博物馆。在展厅里,有许多恐龙骨架,好像一个巨大的恐龙军团。导游介绍了食肉恐龙和食草恐龙模样的区别。很快,我们对于如何识别这两种恐龙都很熟练了。随后,我们去了一个放映厅,观看环球银幕的三维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恐龙灭绝的电影。其实这也不完全是电影,只是一个十分钟左右的短片,讲述一个恐龙世界的小故事。我们进了一个和正规播放厅差不多的播放厅,只不过里面没有座椅,只有一排排护栏。影片开始播放了:在六千五百万年以前,一个宁静、安详的地方,有几只食草恐龙在这里悠闲地咀嚼着树叶,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喝着清澈的河水,自由自在地生活着。在那片宽阔的土地上,许多恐龙都生活在一起。天上飞的有翼龙,地上走的有雷龙、马门溪龙、梁龙、窃蛋龙……不过,还有暴龙、霸王龙等这些食肉恐龙。突然,一只食肉恐龙跑了出来,打破了这片和谐。食草恐龙见到这种局面,慌忙四处逃散,幸运的是,食草恐龙逃跑成功了,没有被食肉恐龙吃掉。就在它们正过着幸福生活的时候,却万万没有想到,在浩瀚的宇宙里,一颗小行星在失去控制地乱飞。它在太阳系中,虽然个头小,但是如果和其他行星产生碰撞,就会有很严重的后果。但是这颗小行星却正好撞到了地球,可想而知,这后果得有多严重。小行星撞到地球上,引起大火,无数只恐龙都被毁灭了,无数棵树木都被摧毁了。电影里的配音更精确地说:“有百分之九十的动物被灭亡了,有百分之九十五的植物被摧毁了。”整个影片以这个悲惨的结局收尾了。这真是太不可思议了,一颗小小的行星就把这个庞大的恐龙“军团”给毁了,太悲惨了!但是,我又转念一想:“如果不是这颗小行星撞击地球,现在还是被恐龙统治的时代呢!也多亏了那存活下来的百分之十的动物了,如果没有它们也就不会有我们。还有那些百分之五的植物,如果没有它们可能现在就没有植物了。所以我们还是很幸运的。

那天,我参观禄丰恐龙博物馆以后,明白了许多道理,还知道了许多知识。禄丰恐龙博物馆真是一个奇特而有趣的知识海洋啊!

恐龙博物馆作文

今天,爸爸妈妈带着我们来到恐龙化石博物馆。恐龙啊!化石哟!多么神奇的东西呀!虽然只是见一见这种侏罗纪时代的庞然大物的化石,但我在外面排队的时候,心里就像藏了一只活蹦乱跳的小兔子,蹦啊蹦的,似乎就要蹦出我的心口了。

走进博物馆,首先展现在我眼前的是鱼龙化石,这种两亿多年前的'生物,长达16米。看到它那么大,我的眼前似乎浮现出它们在《侏罗纪公园》里称霸一方的形象,我不由得拍拍胸口,想:幸亏我没有生活在那个年代,要不,我的个子这么小,可能还不够它塞牙缝的呢!

然后我看见了海百合化石。海百合的样子好像植物,其实是动物。那海百合长在水底,嘴一张一合的,专等微生物来了,一口吞下。时间长了,眼睛就退化了,真是个懒家伙,我可不喜欢它!我还看见了鲨齿龙、周氏黔鱼龙、海龙等远古生物的化石,这些化石形状各异,而且越古老的化石样子就越简单。这些化石都是很珍贵的!

博物馆里的化石又多又奇妙,今天能见到化石,我真高兴!

南京博物馆作文

一大早,我带着好奇与激动和爸爸来到了这座历史文化的圣殿。首先我们按照坐标顺序来到了历史馆。当我看到了玻璃柜里成列着大小不一的碎石子时,我就傻了眼,这算什么?历史的见证?拜托,我家楼下多的是和成列的相差无几的石子,比这儿的还漂亮、锋利。这时爸爸看出了我的疑惑,回答道:“你可千万别看不起这些小石子,虽然现在你不觉得什么,可在那个还没有人类文明的时代,我们的祖先学会了应用身边的工具,他们的智慧是我们所不能相比的!”看着这些“历史的见证”,听着老爸慷慨激昂的演说,我好像回到了那个刀耕火种的时代......

当我再次回到现实生活时已是明朝时期了,这次我看到的.不是碎石子,而是漂亮精致的簪子,虽然电视中有夸张的成分,可是与明朝时期并不相差多少哦!各类珍惜的宝石镶嵌在一个闪亮的簮座上,通过玻璃的折射,闪出一道道迷人的光彩。来到皇帝内宫的展览馆,更是让我震撼的说不出话来,入口的云锦锦袍,普通的纯玉屏风,还有一个巨大的鎏金塔,奇珍异宝数不胜数,令我赞叹万分。也让我感受到那时中国的繁荣昌盛。

接下来我带着合不拢的嘴巴又参观了南京古代文明馆、南京博物院数字馆、历史雕像陈列馆、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等18个展厅,可其中最让我震撼的就是南京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哦。来到这个封闭的厅内,好像有一股强大的气流扑面而来,令我不经打了个哆嗦。再定睛一看,呵!这间屋子的正中央有一个好大的蓝色瓶子。再看介绍,哦!原来这就是鼎鼎大名的乾隆帝行围图转旋瓶。这件瓷器有内外两侧,内层可旋转,外层是镂空的。转旋瓶是乾隆官窑创制的特有瓶式,工艺复杂结构奇巧,最大特色就是在镂空的瓶内套装一个可以转动的内瓶。外瓶上绘的是乾隆皇帝持缰策马,身后跟着旗手与猎犬。最令人惊叹的是,如果旋转内胆,乾隆狩猎的场景就会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你面前,只见大队人马如同动画一般穿行在山间,仿佛是清末“西洋景”提前出现。

这件瓷器听说当年光制作就花了13年,可见它工艺的复杂和珍贵。平时这件宝贝都是“养在深闺的”,极少拿出来展览,今天我可大饱了眼福。不仅近距离的围观了这件珍宝,还拍了不少照片呢!

时间是有限的,短短三个小时过去了,可我仿佛仍穿越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想象着古代文明的神奇让我受益匪浅。

南京博物馆作文

今天,我参加了《南京日报》小记者在南京六朝博物馆举行的学习活动。

原来只听说我们南京是六朝古都,就是不知道哪六朝,进了六朝博物馆,我知道了六朝:东吴、东晋、宋、齐、梁、陈。

在博物馆里,我们观看了一楼大厅的六朝条幅,观看了二楼、三楼的六朝风采和六朝人杰,那些展出的青瓷器、陶俑、墓志、建筑构件、石刻、书画等大量珍贵文物以及六朝名人故事,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特别是研究本草的代表李时珍和他的《本草纲目》使我惊叹不已。在那个困难的年代,在那个什么条件、什么设备也没有的'年代,用腿走,用手采,用眼看,用口尝,坚持做一件事,一做做上了几十年。他做出了别人做不到的事,写出了别人写不出的书。他为我们后人留下了不仅仅是一本《本草纲目》,还有他那坚持不懈、一心为民的精神。

当我们回到二楼,老师指导我们做香包。老师先发给我们每人一个香包袋、一团棉花,还有就是香包的主要成分:兰草、薄荷等。老师告诉我们,把棉花当成饺子皮,把草药当成饺子馅,包好后放到香包袋里就成了。照着老师的说法,我先把棉花拉平,然后把草药拌在一起,放在棉花片上,包好后塞进香包袋,抽紧拉绳,打蝴蝶结。看着、闻着自己做好的香包,除了高兴,我还想到:我们现在做一个香包,很容易。当初发明的先人们是多么的不容易,仅香包的草药配方,先人们要花多少心血和时间啊。我们要学习先人的精神,继承先人的传统,做一个造福于人类的人。

游恐龙博物馆作文

今天中午,张老师带领我们参观天门富力首届恐龙主题展览。

大家开心地从大巴车上下来,还没有进门就看见一个巨大的恐龙。张老师开始介绍,这是马门溪龙,是一种植食性恐龙,全长约11米,站立时臀高2。85米。它有一个又大又高的头,略呈三角形,是中国发现的最大的蜥脚类恐龙之一。我们情不自禁地纷纷鼓掌。

进门后,穿过一个摆满形态各异、五颜六色的小风车通道后,我们来了一个大厅,哇!里面还有一只形体高大威猛的霸王龙,它高昂着巨大的头颅,活龙活现的嘴巴似乎正在大吼一声,像是获得胜利后的欢呼姿态。

像一个可爱的娃娃,但是和你的想象正好相反,肿头龙反而是非常凶猛的,头上的包是他最大的亮点,在遇到巨大的食肉恐龙攻击时,他可以用头上的包,经过后腿强有力的冲击狠狠地冲向对手,听说冲击的伤害等于五头公牛一起冲向你一样。在两只肿头龙决斗时,头上的包,越坚硬,肿头龙给对手的伤害越大。

恐龙为什么会灭绝呢?有人说是因为火山爆发,有人说是大地震,还有人说是行星撞击地球,虽然有了这么多回答,但恐龙为什么灭绝?至今仍是一个未解之谜。

省博物馆恐龙心得体会

作为一个对古生物特别是恐龙非常感兴趣的人,去省博物馆参观恐龙展览成为了我最期待的事情之一。最近终于有机会去了省博物馆,并且参观了他们新开设的恐龙展览。这次的参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对恐龙的历史和演化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第二段:展览内容。

省博物馆的恐龙展览非常丰富多样,展示了各种不同种类的恐龙模型和化石,让观众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这些古老生物的伟大和神秘。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座巨大的恐龙模型,模仿了真实的恐龙外貌,让人仿佛回到了远古时期。此外,展览还设置了多个互动项目,让观众可以参与其中,例如模拟挖掘化石和恐龙骨骼的拼装,增加了参观的趣味性和参与感。

第三段:学习收获。

通过参观省博物馆的恐龙展览,我了解到了许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识。首先,我对恐龙的概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恐龙并不是一种单一的生物类群,而是种类繁多的生物群体,他们的体型和生活方式各不相同。其次,我对恐龙的演化过程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我知道了恐龙是从鸟类的祖先演化而来的,并且在地球上存在了数百万年。最后,我学到了一些有趣的恐龙科普知识,例如某些恐龙会通过尾巴摆动来进行威慑或者攻击,一些恐龙的骨骼中有空心结构,使得它们更加轻便和敏捷。

第四段:感受与思考。

在观看恐龙展览的过程中,我不禁对恐龙的伟大之处感到钦佩和敬畏。这些生物在地球上存在了数百万年,逐渐适应了各种环境,演化出了各种不同的体型和生活方式。他们的生命力和适应能力让人惊叹。与此同时,我也思考起了人类对恐龙的研究和保护责任。通过对恐龙化石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和演化历程,这对于人类的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我们也应该对恐龙的保护负起更多的责任,保护好已经发现的化石,同时也要保护环境,确保其它物种的生存。

第五段:总结与展望。

参观省博物馆的恐龙展览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经历。通过这次展览,我不仅深化了对恐龙的了解,还增加了对古生物的兴趣。我希望将来还有更多的机会可以参观类似的展览,进一步学习和探索这些神秘的古老生物世界。同时,我也希望更多的人可以关注恐龙的研究和保护工作,让我们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地球上的生命多样性,为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做出贡献。

恐龙博物馆恐龙的故事作文

一进博物馆的大门,我就看到了一只“永川龙”在“龙山”上仰天长啸。原来,在大门外我听到的叫声就是它发出来的。当时我听得吓了一跳,以为有真的恐龙在里面。接着,我们看了一部恐龙主题的球幕短片,这部短片仿佛把我带进了遥远的侏罗纪时代,和凶猛的、温顺的、可爱的各种各样的恐龙生活在一起。

然后,我们来到了展馆区,在一楼看到了长脖子的“合川马门溪龙”,还有一只凶猛的“建设气龙”在追一只小型鸟脚类恐龙。另一边,有一只“李氏蜀龙”正在吃草,它看起来吃得好香啊!在它的旁边有一小群“多齿灵龙”正开心地游戏。而一只“太白华阳龙”正津津有味地吃着绿油油的青草呢!另一只“和平永川龙”正在吃一只小恐龙,还有两只“甘氏四川龙”正在猎杀一只“多棘沱江龙”哇!真是恐怖啊!。

在展馆二楼,四周的墙壁上贴满了有关恐龙知识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我们在“珍贵展品厅”见到了许多恐龙蛋的化石和一个巨大的“永川龙”头骨化石。爸爸告诉我,恐龙死后被冲入河里,尸体被埋在泥沙中。久而久之,泥沙变成了岩石,骨骼变成了化石。数百乃至数万年后,风化作用使化石裸露,并被考古学家们发现和研究。

参观完整个博物馆我觉得我的收获很多,我学到了许多与恐龙相关的知识,如恐龙起源于侏罗纪或白垩纪时期,恐龙的分类、生活习性、寿命等等。我觉得研究恐龙真有趣啊!

南京博物馆作文

一直以来都希望来到南京市博物馆进行参观,终于在假期的时候,我和几个朋友来到了这里参观。南京博物馆位于南京市中山门的旁边,从远处望去就可以发现历史的沉淀。当我刚迈进南京博物馆大门的时候,就仿佛置身于在几百年以前。南京不仅是一座悠久的城市,而且南京博物馆也向我们展示了中华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以及汗水的结晶。还没有进入南京博物馆的时候,我就被大门前的一些石雕牢牢吸引住了自己的眼睛。

当我看到那一批批栩栩如生的石马抬起前蹄的时候,从他的目光以及相思就可以看到这些对于自由的向往。光是在外面看到这样的景象,就让我迫不及待的想要进去参观一下。刚进去的时候,一起馆,青铜馆等等,里面一些精美的工艺品让我目不暇接,更是惊叹不已。我在惊叹我们国家古代的劳动人民竟然有这么伟大的创造力以及想象力,真是让人不可置信。走到金雕馆的时候,我被一个名字叫做金蝉玉叶的金雕所吸引。这是一只金光闪耀的婵在碧绿的绿叶上面。

虽然说它是一个死物,但是从外形看来仿佛是一个活物一样。透过他的眼睛,我仿佛看到了他想要寻找自己的伙伴。我特别希望能够摸一摸这个,但是因为展览馆的规定,我只能够远远的看着。后来我又被一个叫做金兽的宝物所吸引住了。在博物馆里面,我看到了我们国家古代能工巧匠的高超的手艺,而且也看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参观完之后,我对我们国家古代劳动人民的敬佩之情是非常浓厚的。一开始的时候还是走马观花的观看,但是最后不知不觉就放慢了自己的脚步,对于每一件工艺品都用心去感受。

恐龙博物馆观后感

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头梁龙,它的生体十分高大,相当于一辆小汽车,脖子长得像一座梯子,腿就像一根柱子一样,它的长度相当于两层楼高.在它的旁边的是一头腕龙,它的体积比梁龙小,相当于十分之七,它只有半层楼高,在恐龙里面也算得上是一头庞大的动物接着我们就上了二楼,那里是生活在水里的恐龙的化石介绍,一进门就看到了一个长长的脖子,球一般的头脑,密密麻麻像针一样的牙齿,长长的尾巴,巨大的身体,还有四只像桨一般的鳍,我仔细一看它的资料我才知道它叫长颈龙,长15米,以肉为食,生活在太平洋里,在深水区域生活,原来这个大家伙叫长颈龙,难怪哪么高大,我心里默默佩服。

这些恐龙为什么会灭绝呢,有很多理由:远古时代地球发生了火山爆发、小型星撞击、空气寒冷等自然现象造成的灭绝灾害,迫使地球上的生态失去了生命甚至象恐龙这种动物已灭绝的,但它留下了化石让人类知道有这种动物存在让我们去研究它,去研究很早以前发生的事,让我们更好的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今天我不仅参观了博物馆,还学到了很多知识。

恐龙博物馆恐龙的故事作文

星期天,我去恐龙博物馆参观。一头大恐龙的骨架吸引了我,看着恐龙,让我想到了一个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还没有人,只有恐龙。恐龙总得有头领吧,但他们互不服气,于是发生了争吵。其中一只恐龙说:“应该选我,我很强壮,可以保护大家。”另外一只恐龙说:“应该选我,寻找水源是我的长项,我可以带领大家很快找到水源,不会因为缺水而有生命危险。”争来吵去,最终,选了个叫“肖”的头领,就是那个说自己很强壮,可以保护大家的家伙。

肖带领着恐龙去寻找食物,可是动物们一看见恐龙就逃跑,找了一个下午,都没有找到食物。于是,肖想了一个办法,让一头小龙披上鹿皮,去引小动物。

小龙被赶出了龙群,没有找到猎物就不准回来。小龙不知道要到哪里去找猎物,被作为诱饵它很伤心。在森林里走着走着,它遇到了一只母鹿。母鹿看着眼前这头强壮的“鹿”,一下子喜欢上了它。它们结伴而行了。在朝夕相处中,小龙也喜欢上了母鹿。但它明白,自己是恐龙,是不可能和母鹿在一起的。

有一天,小龙忽然听到了首领“肖”的欢呼声。回头一看,母鹿不见了,原来小龙顾着想心事根本没注意悄悄靠近的“肖”。为了救小龙,母鹿引开了“肖”牺牲了自己。小龙绝望了,它撞上一棵树,也死了。

原来,动物也有感情。这个故事原本应该有个好的结局,可惜,再也没有了,没有了……。

省博物馆恐龙心得体会

近日,我有幸参观了我国著名的省博物馆,这里展览着各类可爱的恐龙标本。这次参观不仅是对自然历史的一次深入了解,也是对恐龙文化的全新探索。在博物馆的展览厅中,我触摸到了恐龙的骨头,感受到了恐龙的生命力,收获了一次难忘的体会。

首先,博物馆的展览让我领略到了恐龙的巨大体型和奇特形态。在展览厅里,我看到了骇人的暴龙标本,它高大威猛的身躯以及锋利的牙齿,让人倍感震撼。另外,还有始终如一的雷龙,它那高耸的颈部和尾巴,仿佛让人回到了远古时代。这些标本让我对远古世界有了更加直观的了解,恐龙的存在之神秘与陌生,让人充满了好奇。

其次,我被这些恐龙标本展示出来的生命力和适应能力所折服。恐龙生活的环境是如此恶劣,但它们却能够存活下来,并且产生了丰富多样的物种。在标本的身边,展示着各种恐龙化石,它们的存在证明了恐龙曾经统治地球的真实性。恐龙在自然选择的过程中逐渐发展出了独特的特征,这些特征让它们能够适应各种环境,生存至今才被我们人类所认识。

此外,我也深深被恐龙的复原图和模型所吸引。通过这些精美的模型和布景,我仿佛穿越到了恐龙的世界。逼真的表情、饱满的肌肉、瑰丽的鳞片,让我近距离感受到了恐龙的威严和魅力。同时,恐龙的复原也让我想象到了它们的生活方式和狩猎方式,更加感受到了这些古老生物的力量和智慧。

最后,博物馆的参观也给我带来了一个重要的启示,那就是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恐龙的消失有很多原因,其中环境的变化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恐龙的灭绝是大自然的错误,但我们现在却能从中吸取教训,更加注重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只有我们人类能够文明地与自然和谐共处,我们才能够避免类似的灾难再次发生。

通过这次参观,我对恐龙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更加懂得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博物馆中丰富的展品、生动的模型,以及恐龙的故事,让我体验到了远古生物的神秘和魅力。此次参观不仅是一次知识的积累,更是对我们珍惜现在和未来的一次思考。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更多的人能够了解恐龙文化,关注保护地球的重要性。

南京博物馆作文

早就被新闻说有着80年不平凡历史的南京博物馆,现在焕然一新,重新向公众开放。很久就想看了,没看出来是因为平时学习紧张。寒假期间,我和妈妈参观了南京博物馆。

我一进大门,就看到博物馆中央有一匹色彩鲜艳的奔马,特别耀眼。目前,南京博物馆一般分为六个博物馆:历史博物馆、艺术博物馆、数字博物馆、民国博物馆、非遗博物馆和专题展厅。展厅里游客很多,我妈就顺着人流看。

其中,民国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主要通过南京老街的场景再现来展示民国时期的市民生活。按照一对一的比例,真实还原了当时的建筑场景,也让我们了解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环境。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火车站,那里陈列着民国时期的蒸汽机车。现在他们光荣退休了,高铁取代了老式火车。科技的飞速发展让我不禁感叹。走进一户人家,发现民国时期的房子用的窗户都是两边插两根铁棒控制的,和我们现在的窗户有很大的区别。民国也有很多店铺,比如著名的太平西餐厅,历史悠久的交通银行,古雅的邮局,有钱绅士的老爷车,街巷的搬运工,民国风情很浓郁,拍照的游客络绎不绝。在球场上就像回到了从前,突然又回到了民国。

印象最深的是历史博物馆。它主要展示了古代人类的文明、文化和艺术。事实上,在古代,人们不仅创造了工具来工作,而且还具有一定的审美情趣。他们开始在碗、壶、盆等东西上装饰图案,有简单的人、鱼、鸟的图案。博物馆展示了大量出土文物,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

南京博物馆导游词

南京博物院是中国内地第二大博物馆、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中国最早创建的博物馆,是大型综合性的国家级博物馆、全国综合性历史艺术博物馆、国家重点博物馆。下面是本站带来的南京博物馆。

导游词。

仅供大家参考。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参观游览的是著名的南京博物院。博物院坐落在南京紫金山南麓,紧靠中山门内北侧,占地1万平方米。这里绿树环抱,环境幽美。博物院内馆藏十分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是一座大型的全国性历史艺术博物馆,也是中国为数甚少的全代史博物馆。它的前身是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由著名学者蔡元培先生倡议,于1933年4月创建。1950年3月9日,更名为国立南京博物院。

[位于广场中央]博物院由两组建筑组成。面朝南的是博物院的旧馆,建于三四十年代。面朝东的是新馆,1999年落成。展览陈列目前全部集中在新馆。

[面朝旧馆]各位游客,介绍南京博物院,不能不介绍它的建筑艺术,大家先看旧馆建筑。博物院于1936年由徐敬直、李惠伯设计,梁思成、刘敦桢二人担任顾问,展厅面积达16000多平方米。展馆门外上端的“南京博物院”五个镏金大字为著名书法家沙孟海题写。

提起中国的古建筑,各位游客自然会联想到大屋顶、木构架、斗拱、彩画等。虽然中国古代建筑本质上都是以木构架作为官式建筑最主要的结构形式,但在几千年的演变发展过程中,其构件尺度、造型比例、装饰作法等,形成了各个时代的不同风格。

大家现在所看到的旧馆设计,指导思想力图体现中国早期的建筑形式。大家知道,我国古代建筑以唐代最具代表性。但当时我国几座仅存的唐代建筑还没有被发现,而以梁思成、刘敦桢等人为首的古建筑研究机构—营造学社,已发现并研究了一批辽代建筑,如蓟县独乐寺、宝坻广济寺、义县奉国寺等,掌握资料较多,故决定采用辽代的式样来建造这座博物院。

辽代建筑是10至12世纪在我国北方地区形成的一种式样,它继承、沿用了唐代的传统,主要表现为:建筑形式比较真实地反映结构和材料的本质,造型雄浑朴实,屋面坡度较平缓,立面上的柱子从中心往两侧逐渐升高,使檐部缓缓翘起,减弱了大屋顶的沉重感,增加了屋面的动感和美感。

请看,南京博物院总体布局强调了层次丰富的对称轴线,主体建筑远远退离中山东路主干道,前面留下深远宽大的草坪、广场和绿化带,主殿前有宽大的三层石台基。这样的布置都是为了衬托出主体建筑的雄伟、高大,形成丰富的环境氛围。在广场东部树有“原国立中央博物院旧址”石碑和清代铁炮,以及石马、石龟等,大家可以抽时间去看看。

主体建筑为七开间的仿辽殿宇,顶铺黄色琉璃瓦,梁柱斗拱粗壮古朴,四面起坡的大屋顶呈曲面翘起,虽十分庞大,但给人以轻快欲飞之感。整幢建筑比例严谨,是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采用钢筋混凝土等现代材料,模仿辽式殿宇结构的优秀实例。

博物院的展厅部分做成干屋顶,四面屋檐做成倾斜的披檐,上面铺有与大屋顶相同的琉璃瓦,增强了建筑的整体感。由于工程复杂,加上当时处于抗日战争前夕,经费紧张,以致于工程到1947年才完成大体轮廓,全部工程直到50年代初才陆续完成。

[面朝新馆]新馆仍然是仿辽代建筑,总体风格和旧馆相同。展馆内分为上下两层,总面积达16700平方米,使得博物院的规模进一步扩大,整体感进一步增强。它堪与国际一流的现代化博物馆媲美,因为它不仅拥有多件“国宝级”文物,而且为数千件文物营造了一个富有诗意的场所。馆外门楣上“物华天宝”匾额,标明馆藏丰富,更标明中华民族灿烂的文明史。

[进入新馆二楼]在参观游览之前,我先将这里的馆藏情况向大家作个简介。1933年6月,由蔡元培先生主持拟定的《设立国立中央博物院计划书草案》公布于众,确立了中央博物院的建设宗旨:为提供科学研究,辅助公众教育,以适当之陈列展览,图智识之增进。计划中的中央博物院设立自然、人文、工艺三馆,体系完整,力求全面反映我国社会史、自然史和文化的发展过程,体现了当时我国最先进的博物馆办馆思想。

筹备处成立后,工作人员广收遍寻,征集藏品。陈列品以清代内府文物为基本正本,并7次向全国征集。第一批大宗藏品来自热河、奉天两大清代行宫,文物件数共达20多万。此外,还获得了一批考古发掘品,如黑龙江昂昂溪的陶器、内蒙古西林和赤峰的细石器、山东日照两城镇的黑陶、云南大理苍洱的古陶、河南安阳殷墟的铜陶器和甲骨、长沙楚墓的漆器、宁夏居延海的汉简、新疆罗布泊烽燧墩的边防遗物、四川彭山的崖墓石刻和陶俑、甘肃莫高窟的彩塑及写经等。

民俗文物也是征集的重点之一。通过民族学调查,收集了松花江赫哲族的皮筏和捕猎工具、海南岛黎族的劳作工具和生活用品、贵州苗族的服饰及四川、西藏、云南的藏、傣、纳西等十多个民族的生活用具、武器、服饰、经典等。

拥有如此众多的珍贵藏品,真可谓是“抱荆山之玉,握灵蛇之珠”,为博物院的收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令人扼腕的是,由于抗日战争爆发,形势恶化,迫使筹备处内迁四川,筹备工作陷入极度困难。筹备人员历尽艰辛,才使得筹备工作有所进展。可在1948年12月至1949年1月期间,国民党政府见自己气数已尽,逐将馆藏珍贵文物852箱分三批运往中国台湾,使藏品数量和质量受到很大影响。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而今的南京博物院已拥有藏品419000件,其丰富程度在当今博物馆界名列前茅。其中以原清宫瓷器数量最多,以殷墟出土文物科学价值最高,以西南地区的彝族、纳西族、傣族、藏族、傈僳族的民族文物最有特色。而最为国内外学术界重视的是,博物院考古所亲自主持或参与调查发掘而得到的各类文物。

此外,藏品中还有相当可观的竹木雕刻、玉器、漆器、刺绣、缂丝和丝锦、民族学材料、近代手工业生产工具和产品、清代太湖理民府档案、翁同和与薛福成等人的文稿书札,太平天国和辛亥革命时期的文物资料,以及“元四家”“明四家”、“清六家”、“扬州八家”、“金陵八家”的作品,均具有重要的科学、艺术和历史价值。

博物院还设有专事搜集中外考古、艺术、博物馆、历史类图书资料的专业图书馆,拥有20余万册图书,其中有古籍线装书12万册。现江苏省博物馆学会、考古学会、民俗学会和民间收藏学会常务机构均设在博物院内。

整个展区共分九个部分,一层有青铜器、民俗、瓷器、珍宝和陶艺五个馆,二层有江南织绣、玉器、古书画和漆器四个馆。馆内共展出5000多件藏品,其中有七成来自原国立中央博物院的馆藏,另有三成是建国后多年来考古发掘的出土文物。整个展馆的陈列强调艺术史与考古学的结合,陈列设计着力于在院藏考古学材料中提取艺术素材,以突出文物的艺术之美。这也是初创者的设想,今天得以实现。

大家请听,馆内正在播放洞箫古乐,还有青铜编钟演奏的《南风操》、石编磬演奏的《寒松露》和石埙吹出的《风翔干仞》。这些乐曲都是艺术家用博物院的馆藏文物实地录制的,这在国内博物馆陈列中还是首次。现在,请大家随我从二楼开始参观。

[江南织绣陈列馆]该馆的设计风格突出了江南水乡特色。大家知道,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织绣技艺十分发达,依其工艺、功用,大致可分为绸缎、刺绣、缂丝、服饰四大类。数千年来,锦绣工艺经过不断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技巧和表现手法,色彩艳丽,形式纷繁,纹样丰富,尤其是其装饰技法,借鉴了中国书画艺术而更加绚丽多姿,使织绣从单纯的实用品,演变成具有很高审美价值的艺术品,在中国艺术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江南地区是中国丝绸的故乡,是中国织绣品的主要产地。江南织绣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国织绣史上散发出迷人的光彩。

丝绸中国丝绸历史悠久,技艺精臻。在干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其工艺不断进步,技法日益提高,由简单的平纹组织、斜纹组织演变为复杂的缎纹组织;由平素织物提升到小花织物、大提花织物;由单组经纬织物发展到多种经纬织物,形成了绸、缎、纱、罗、绒、锦等众多品类,编织出绚丽多彩的丝绸世界。

刺绣用彩色丝线在丝织物上绣成图案的刺绣工艺,在商代已出现,当时主要用于服饰。宋以后,刺绣逐渐向具有观赏性的艺术品方向发展,明代的“露香园顾绣”突出地表现了刺绣在艺术上的成就。清代刺绣工艺形成了不同的艺术流派,苏绣、粤绣、蜀绣、湘绣四大刺绣“名旦”,争奇斗艳,异彩纷呈。以苏州为中心的“苏绣”,独领风骚,影响深远。

缂丝缂丝是用通经断纬法织成的花纹丝织物。南宋以前的缂丝品多用于书画包首或经卷封面;南宋以后,缂丝品向纯艺术晶方向发展,采用细经粗纬的纬起花技法,大量摹仿名人书画,缂工精巧,形神兼备。明清缂丝技艺更进一步,可随缂织内容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手法,使作品更加层次分明,富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

服饰随着染织技术的发展,以及刺绣、缂丝工艺的广泛应用,服饰越来越华美,其作用不再仅是御寒遮体,更能表现审美情趣。在历史上服饰还成为法权的标志,其形式、纹样、色泽都有着特定的文化含意。这种多元化的服饰文化以独特的美学风格,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馆内展出了60余件织绣品,请观众朋友们欣赏这些丝绸、刺绣、缂丝、服饰的精品。

[玉器陈列馆]该馆的设计风格简洁明快,体现出玉洁冰清的特色。被中国人称为“玉”的石头,学名叫角闪石,它温泽滋润,晶莹美丽。数千年来,人们将各种“玉”碾琢成形式多样的玉器,用作装饰、祭祀、礼仪、馈赠、陈设和日用,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玉文化。

中国玉器与中国文化同时孵化,八千年的历史,峰回路转,柳暗花明,至今仍异彩缤纷,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表征。上古玉器,琮壁成套,斧铖驰骋,龙飞风舞,洋溢着中国礼仪精神。中古玉器,变化中求统一,推陈出新,奠定了中国玉文化的宏厚基座。近代玉器,发扬传统,深入民间,并不断影响四域,成为人类的共同财富。

中国玉器的特殊魅力,体现在四个方面,这就是纷繁的造型、特殊的用途、精湛的琢磨工艺和博大精深的文化意蕴。这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中国文化数千年连绵不绝的历史见证,是独树于世界艺术之林的瑰宝。

馆内展出了600余件玉器,请观众朋友们欣赏这些光彩照人、技艺精湛的古代玉器工艺精品。

[古书画陈列馆]该馆的设计透出墨香的气息,充满了写意美。馆内主要是绘画作品,共有60余件。其中有宋代赵佶的鹳鹆图轴,元代黄公望的富春大岭图轴,明代仇英的松溪横笛图轴、徐渭的三友图轴、董其昌的松溪幽胜图轴,清代龚贤的夏山过雨图轴。

中国绘画,底蕴深厚,风格鲜明,是中华思维模式和审美理念的凝结。

中国绘画,源远流长,发展至唐宋,其技艺臻于完善,风格各异,形式多样,工笔重彩与水墨渲淡并重,泼墨写意与没骨技法并行,交织出一派兴盛景象。宋代掘起的文人画至元代成为中国画的主流,它强调抒发主观情感,融入书法笔意,追求诗情画境,绘画艺术由写实传神向抒情写意方向发展。明清是中国画集大成的时代,出现了摹古和创新两大艺术潮流,流派纷呈,名家辈出。近代中国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量吸收西方绘画的表现技法,推陈出新,开创了中国画的新纪元。

下面请观众朋友们欣赏这些中国画艺术精品。

[漆器陈列馆]该馆设计艳丽,光彩夺目,充分体现了江南特色。中国是最早用漆的国家,早在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髹漆的木器、髹饰的陶器。商周时期出现了工艺较为完善的漆器,成为贵族奢华用品。

汉魏是中国漆器工艺的黄金时代,青铜工艺的衰弱,为髹漆工艺提供了发展的机遇;官营手工作坊的扩大,为髹漆工艺的繁荣奠定了基础。此时的漆器,造型别致,装饰华贵,用途广泛。唐宋元时期,民间髹漆工艺异军突起,技法更加成熟,装饰更趋华丽,新晶不断涌现。金银平脱、嵌螺钿、素漆、戗金、犀皮、堆漆,林林总总,令人目不暇接。明清两代,漆器制作发展成为全国性的手工业,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制漆中心。北京的雕漆、扬州的百宝嵌、福建的脱胎漆,千姿百态,继往开来,为中国古代漆艺划上了完满的句号,也拉开了中国漆艺新的时代风格的帷幕。

馆内展出了漆器百余件,请观众朋友们观赏这些千姿百态、造型别致的漆艺精品。

好,现在请大家到展馆一层参观游览。

[青铜器陈列馆]该馆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凝重、浑厚的艺术风格。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青铜冶铸技术的文明古国之一。青铜器的出现是文明起源的重要标志,对社会进步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夏商周三代创造了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青铜礼乐文明。

青铜器种类繁多,有礼器、乐器、兵器、车马器、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等。

江南青铜器在中国青铜文化中具有特殊的地位。青铜器可分为三种类型:其一为中原型青铜器;其二为江南与中原混合型青铜器;其三,也是最多的一类,就是具江南地方特色的青铜器。它的造型脱离了中原型的范式,充满了江南人的匠心与巧思,灵动而清秀;它与中原青铜器如春兰秋菊,交相映辉,彪炳千秋。

馆内展出了青铜文物80余件,请观众们欣赏这些独具江南特色的青铜艺术品。

[明清瓷器陈列馆]该馆的设计简洁明快,亮丽流畅。瓷器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在经历了商周原始瓷,六朝青瓷,唐宋青瓷、白瓷、彩瓷,元代青花、釉里红瓷的发展后,明清瓷器步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瓷业生产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景德镇瓷器一统天下,缤纷艳丽的彩瓷逐渐替代了如冰似玉的青瓷,成为瓷器的主流;青花瓷新品迭出,釉里红进一步成熟;五彩、斗彩、粉彩、珐琅彩及特种工艺瓷争奇斗艳。同时,色彩亮丽、釉汁匀净的颜色釉瓷器,在美轮美奂的彩瓷世界中,别具神韵,耐人寻味。

馆内展出的200余件瓷器精品大都是明清宫廷用瓷,多为缤纷艳丽的彩瓷,尤其是色泽亮丽、釉质匀净的单色釉瓷器,凸现了这一时期的瓷器风尚。下面请观众朋友们欣赏这些琳琅满目、美不胜收的瓷器艺术珍宝。

[陶艺陈列馆]该馆的设计古朴典雅。以土烧制而成的陶器,是人类创造的最古老的手工艺制品,是人类最早的生活用具。

陶器是日常生活用品,而陶艺则是集实用、观赏于一体的陶塑制品,为陶苑菁华,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中国古代的陶艺,数量巨大,品类繁多,是中国古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石器时代的陶艺,简洁明快,生动传神,闪耀着远古文明的火花。分布于黄河上下、大江南北的彩绘陶器,纹样多彩,开创了陶艺装饰的新天地。秦汉魏晋陶塑,着力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以不同的陶塑品,表现了当时的世情风貌。南朝砖画,将艺术家的绘画作品模印于砖上,别具神韵。唐宋时代的陶塑,题材更加广泛,技艺更趋成熟,彩塑的兴盛,谱写了中国陶艺的新篇章。元明清陶艺,绚丽多彩,建筑陶艺雍容华贵;戏文陶艺神情并茂;日用陶艺返璞归真,充满着生活情趣。

馆内展出的近百件陶艺制品,有不少是国宝。70年代出土的明报恩寺塔的琉璃建筑构建所搭的拱门,也陈列在馆内。请观众朋友们欣赏这些丰富多彩的陶艺制品。

[珍宝陈列馆]该馆的设计珠光宝气,给人以华贵之感。

珍宝之范畴,涵盖甚广,其狭义指金银、宝石、玉石、珍珠、玛瑙等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天然宝藏,是大自然成千上百万年地壳运动的杰作,其广义指蕴含着历代先进的文化、艺术、科技价值的历史遗珍,是人文心智的结晶,是时代精神与社会进步的标志。

各个门类的奇珍异宝,都以其特有的品性和神韵,独树于珍宝之林。金银器的耀眼光泽,佛教造像的庄严神圣,鬼斧神工般的造型艺术,玉石印材的珍稀品质,使中国古代珍宝以无比的璀璨照耀千秋,给人们以永恒的美感享受和睿智的启迪。

馆内展出了50余件历史遗珍,其中有数件国宝级文物。下面请观众朋友们欣赏这些古代珍宝。

[民俗美术陈列馆]该馆的设计典雅简洁,注重质朴。

作为农耕民族,中国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密切的,有着自己的认识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根据季节的变化来安排自己的生计,“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时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荀子.王制篇》)而散落在四季的大小节日、民俗活动和丰富的民间文艺形式,则是为了更美好的生活。以“物”的形态存在着的民俗美术,与劳动者的生产、生活、习俗有着密切的联系,其多数是直接用来美化自身、美化物品和美化环境的。

“百里不同俗,十里不同风”。不同的风俗习惯使民俗美术显现出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民俗艺术天地。各地丰富的物产是形成民俗美术地方特色的基础,而“因材施艺”的制作手段更使民俗美术的地方特色得以加强。雕、刻、剪、绘、塑、染、织、绣、冶、磨、削等工艺方法,在实施时讲究的是“工巧”,既要符合功能的要求,又要保持材料的自然特性,这在所有的民俗美术品上几乎都有所反映。同时它也体现出制作者的匠心独运之处。

广为流传的民俗美术,过去由于“熟视”而致“无睹”,现时则因远离人们的生活而变得陌生,这是不应该的。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了解、重视民俗美术这一文化形态,是有利社会发展的。

馆内展出了民俗美术文物600余件,下面请观众朋友欣赏这些具有浓郁民间特色的艺术珍品。

好,今天的参观游览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南京是闻名世界的“六朝古都”。它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有着许多的名胜古迹,现在我就向你介绍江南地区规模最大,建筑等级最高,保存最为完好的一组明清时代的建筑---------南京博物馆。

南京博物馆坐落在朝天宫,黄绿相间的琉璃瓦,红色的墙掩映在高大的绿树丛中,显得宏伟壮丽。

刚刚进入大门,远远望见一块牌坊,上面写着“檑星门”三个大字。门前左右两侧各有三只石狮子,他们神态不一,姿态各异。门前的斜坡十分平滑,许多小朋友在滑滑梯,滑出了一道道痕迹。据说檑星门是当时招贤纳士的地方,许多有才能的人都会聚集于此。庭院的中间有一尊孔子像。他双手自然地放于前侧,神态端庄,若有所思。看着孔子的塑像,“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鼓乐声就在耳边想起。

拾级而上,来到大成门。大成门共有五个门,中间的门又高又大,是皇上走的;中间左右两侧则是亲王和郡王走的,而最边上的门则是文武大臣走的。可见,古代的等级制度是何等的森严。跨过高高的门槛,眼前一片葱绿:银杏,榆树高大挺拔;冬青,翠柏郁郁葱葱,整个庭院显得安静而又充满生机。不远处就是大成殿。大成殿长33米,进深达18米,门前有很宽的石阶。大成殿有九脊重梁,每道重梁的末端有龙,栩栩如生。大成殿里正进行《六朝风采》展览,以大量的珍贵文物、模型和图片资料,反映了六朝时代南京地区的文明成就,展现了六朝文化的辉煌风采。

大成殿的左右两侧是东西厢房。西厢房里珍藏着许多稀世珍品。如“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新石器时代的陶器皿、陶人面雕塑和玉雕品;东吴“甘露元年”铭青瓷熊形灯……藏品十分丰富,有着极高的历史价值和科学艺术价值。

向东走,沿着弯曲的长廊,穿过圆形门,来到御亭阁。御亭阁里有御亭碑,碑是由碑座、碑身、碑顶三部分组成,碑身长约3米,宽1。2米。当年乾隆皇帝六下江南,五次来到朝天宫,在此写下五首诗。虽然历史的年轮跨过几百年,但碑上的字至今清晰可见,保存完整。

站在御亭阁遥首翘望,飞云阁是一个不大亭子,亭角向上,状如飞翼。飞云阁是整个朝天宫的最高处,遥想当年,站在飞云阁,鸟阚美景是何等的快意。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南京正以他灿烂的文化,博大的胸怀吸引着海内外的游客。作为一个南京人,我自豪;作为一个中国人,我骄傲。

在这个寒假,我们全家一同去参观了南京博物馆。

我们在门口领了票,进入了馆内。博物馆真大啊,里面还分为好几个小展馆,有云锦馆,瓷器馆,民间艺术馆等。我兴冲冲的踏进了民间艺术馆的门槛,一进这扇门,我就被这些民间的艺术品搜深深吸引了。瞧瞧这边的扇套:这个扇套使用布缝制而成的,在天蓝色的底色上,有很多小鸟在枝头高歌,仿佛在呼唤春天;再看看那边的绣花鞋:这双鞋是清代的,小巧玲珑,真是为三寸金莲的姑娘量身定制的,鞋面上是两朵荷花,旁边还有一对鸳鸯在戏水呢!我边走边看,正在此时,一幅巨大的刺绣映入了我的眼帘:这幅刺绣高约2米,红色的底色洋溢着喜悦之情,画面上是一群群三四岁的小娃娃,而且每个孩子的衣着与动作各不相同:这个红衣服的娃娃正在玩耍,瞧他笑得多开心哪;再看看这个蓝衣服的孩子,他正在埋头读书,一副专心致志的样子;而这个黄衣服的小娃娃,在爬树摘果子;这个绿衣服的小娃娃则在碧波荡漾的水面上划着小艇······我一边欣赏,一边向妈妈询问这是什么刺绣,妈妈告诉我,这叫‘‘百子图’’,也叫‘‘百子嬉戏图’’。我疑惑了:这上面真有一百个娃娃吗?我数了几次,不多不少,刚好一百个,在被作者的手艺震撼之余,我又被作者的细心和认真所折服。

从民间艺术馆出来后,我又去了瓷器馆。进了门,我见到了一只巨大的花瓶,花瓶少说也得1米高,上面烧制出了张牙舞爪的祥龙和展翅欲飞的凤凰。龙威风凛凛、怒目圆睁,凤仪态万方、高贵美丽,这两只神话中的猛兽,竟被烧制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仿佛下一秒它们就要飞出来似的。此外,还有一口较小的缸,上面密密麻麻地刻满了字。爸爸告诉我,这是‘‘万寿缸’’,上面的一万个字,正是不同写法的‘‘寿’’字。看着高贵清雅的瓷花瓶和神奇的万寿缸,我不禁对古人的聪明才智和心灵手巧竖起大拇指。

离开了博物馆,我却依然回味着这一件件千百年前的艺术品,它们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我们一定要保护好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