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部编版(汇总15篇)

时间:2024-05-05 08:20:03 作者:雅蕊

教学计划的编写应该考虑到学科的跨学科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得丰富的教学计划资源,下面是一些互联网上的优质教学计划推荐。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

1、学习生字,理解诗句。

2、体会情感,有感情朗读诗句,背诵诗句。

3、感受诗中美景。

学生背诵《游园不值》。

1、解决生字(学生自己解决)。

潋滟:与水有关,所以是三点水。亦:也。西子:西施。相宜:合适。

2、介绍作者。

3、师:生字、词你们都懂了,现在自己试着用自己的话把这首诗的意思说一下,然后小组之间互相说。

4、举手发言(大概意思:天晴的时候,湖中波光粼粼,很美丽;下雨的时候水雾迷茫,山色奇妙。我要把西湖比作西施了,不管是淡妆还是浓抹都很合适。)。

5、引导学生理解题目(饮:喝酒。湖:西湖。初晴后雨:雨过天晴)。

雨过天晴在西湖上喝酒(看到的景色)。

6、师:这首诗是写(作者雨过天晴在西湖上喝酒看到的景色),这四句诗都写了西湖的美景(学生纠正:不是)。

师:同学们怎么说不是呢?

(前两句是写景色,后两句不是)。

(后两句诗写了拿西湖来比作西施了,不管是淡妆还是浓抹都很合适。西湖的景色很美,西施也很美。)。

(通过发挥自己的想象,并且比喻恰当)。

这样想象和比喻,西湖就(显得更美了)。

师:西湖就显得更美了,那现在同学们自己想象西湖的美,这么美的景色,我们一起来体验。(学生根据自己想象的“美”来读诗句,体验美。老师指导和范读。)。

自由背诵然后检查。

《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是写西湖的景色,作者通过大胆的想象,用西施来比喻西湖,增添了西湖的美丽和奇妙。学习这首诗,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读来体验作者的感情,通过对诗中“美”的理解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美”用读的形式表达出来。

在理解古诗的字、词时,我几乎把诗中所有的字、词都拿来和学生分析了,在学生理解字词的基础上,很快就领会诗句的意思了。学生懂得诗句的意思后,就让他们讨论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然后一起分析,最后通过对作者感情的理解,有感情朗读这首诗,体验这首诗中的“美”。在理解题目时,我用提出质疑的办法,来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我觉得我再让学生体会作者感情和体验诗中的“美”之一环节做得不好,我只是通过让学生思考和提问的方式]还解决这一问题;而学生体验的机会就少,主要是听我讲和听其他学生讲,很多同学都没有自己感受到,只懂得有这么一回事。所以他们读诗句时,没有融入感情。如果能让学生多读几遍写景物的诗句,让学生自己在读中体验诗句的“美”和领悟作者的感情,然后再有感情朗读全诗,效果会更好。

这篇课文事故时,学生读的机会较多,有较多的表现机会,课堂气氛较活跃,整个效果比较好。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的意思。

(二)能力训练点。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

2.训练学生自我感悟诗句意思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理解诗句,感受自然之美,语言文字之美,陶冶学生爱美的情趣,提高鉴赏美的能力。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创设情境法、引导法、点拨法。

(二)学生学法。

借助词典及书上注释自读感悟。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1.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二)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疑点。

体会以西子喻西湖的内在联系和优美意境。

(四)解决办法。

1.多读品味。

2.发挥小组优势,讨论交流。

3.教师引导,播放课件,适当点拨。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播放古曲《春江花月夜》。

2、激发想象:请同学们仔细的聆听这首著名的曲子,想象一下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这使你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受。

3、迁移导入:诗歌和音乐一样,它们的美需要我们用心去想象、感受、体会。提起这首诗的作者苏轼,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你愿意读读他的诗歌吗?(学生可以朗读、背诵、或用歌唱等多种形式来汇报,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吟唱《水调歌头》,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深了对苏轼的了解。)。

4、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欣赏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师范读。

二、引导自学,学有所得。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自学古诗的方法,再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进行学习。学生交流自己设计的学习方法。

2、教师推荐学法,课件一:1、熟读中理解题意、诗意。2、借助字典,资料来理解题意,词意,是否讲出重点词的意思。3、由词到句串讲诗意。4、熟读成诵。5提出疑问,合作解决。

3、学生自学、教师参加入学习小组中,适时引导。

3、学生进行自学汇报:教师在汇报环节中主要起到引领作用,使学生汇报有序进行。可以先朗诵古诗,然后汇报题意,再讲词意诗意,熟读成诵,解疑问难。教师还要提出认真听取他人汇报的要求(1学会聆听,找出优点。2、不足之处,加以补充。3、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学生在及时的补充及评讲的过程中对古诗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为进一步欣赏古诗作好铺垫。

三、欣赏古诗,体会意境。

2、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对好的方法要予以肯定。

3、教师提出建议,课件二(诗歌审美三法:第一法、读中感受诗歌韵律美。第二法、想象中感受诗歌画面美。第三法、用心体会诗歌意境美。)。

4、学生分组合作学习。

5、进行审美收获的汇报交流。

(1),学生汇报通过划停顿,标重读,来朗读诗歌感受到韵律美。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各种形式,来有感情朗读古诗。

(2)、学生汇报通过想象,我仿佛看到美丽的画面。教师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喜欢表达的同学说说这里的山、水、雨是怎么样的美丽。喜欢画画的同学来画画西湖晴雨时不同的景象,从而感受画面美。

(3)、感受西湖的人性美。课件三(观看美女西施),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形容一下她的美,注意体会浓妆与淡妆两种不同风格的美,同时教师要渗透正确的审美思想,使学生从小树立起正确的审美价值观。

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诗人把西湖比做西子呢?

课件四(观看西湖晴天、雨天时两种不同的风光),引发学生进行积极的联想,不难答出用西子的两种美丽来比喻西湖的晴雨不同之美,妙不可言。

(4)、感悟意境,体会情感。空蒙的山,闪动光影的水,迷蒙细雨构成了西湖的美,如果你置身其中,你能体会到什么样的意境呢,你想说些什么。

再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诗人的感受和我们一样,饱含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这时可以适时补充杭州是苏轼的第二故乡,他深受百姓爱戴,所以对西湖有着特殊的爱恋之情。

(5)、有感情的配乐朗读。

四、课外延伸:朗读描写西湖的诗词。

五,师生互相交流学习的收获。

板书设计:

西湖山水晴——方好。

(比西子) 总相宜。

(美)雨——亦奇。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理解古诗的意思,感受诗的意境,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感情。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感情。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搜集相关的资料。

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在杭州,最有名的景点要数西湖了。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去过西湖吗?今天,老师把西湖请进了咱们的教室,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播放课件:《动人的西湖》)。

旁白:西湖的美景,晨昏各异,四时不同。这儿夏天的荷花很有名。雪后的西湖是否别有一番风味呢?雨中的西湖又增添了几分诗意!

西湖美吗?是啊!西湖以其秀美的景色,吸引了无数游客。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雅士在此留下了他们的笔墨。宋代大诗人苏轼就在这儿留下了他的传世佳作——《饮湖上初晴后雨》。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板书课题:《饮湖上初晴后雨》)从诗题中你读懂了什么?(在西湖上饮酒,开始是天晴,后来下雨了。)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呢?(苏轼)你了解苏轼吗?(生答。师补充:苏轼曾在西湖的所在地杭州当通判,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当杭州市的市长。他在此为官期间,关心人民的生活,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深受百姓爱戴。苏轼曾无数次在西湖漫步,他对西湖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大诗人苏轼,一同去领略西湖的美景吧!)。

二、初读感知:

1、自读课文两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检查读书效果。

3、师范读古诗。

4、根据出示的诗歌朗读节奏提示,生齐读诗歌。

5、针对诗歌,学生质疑,师相机板书。

三、精读诗歌:

1、学习诗歌的第一句。(课件出示第一句)。

(1)诗句中哪个字提示了我们天气?

(“晴”)。

(2)诗人告诉我们晴天的西湖是什么样的?

(“水光潋滟”)(板书:水光潋滟)。

(3)课件出示:晴天的西湖图片。

创设情境:瞧!这就是晴天的西湖!在万里晴空下,宝塔掩映在青山之中,微风徐徐吹来,亲切地抚摸着游人的脸庞,灿烂的阳光洒在宽阔的湖面上,湖面“水光潋滟”。

(4)你读懂“潋滟”了吗?

(波光闪动的样子。)(课件出示)。

(5)你还能用其它的词来形容水光潋滟的湖面吗?

(波光闪闪、波光粼粼、银光闪闪)。

(6)诗句导读。

晴天的西湖里仿佛满是金子,刺得人连眼睛都睁不开了。(带着理解读第一句)。

(随风飘动的柳条、开得正艳的桃花、欢唱的鸟儿、鱼儿在水中嬉戏、人们在湖中荡舟……)。

(8)看到如此美丽动人的西湖,你感觉诗人此刻的心情如何呢?(带着体会个别读,全班读。)。

一个“好”字道出了西湖的'美!(板书:好)。

2、学习诗歌的第二句。

(过渡:晴天的西湖真美!看着眼前的美景,诗人有些陶醉了。看着看着,不知不觉,湖面上悄悄下起雨来,眼前的西湖已是另外一番景象。)(播放课件:雨中的西湖图片。)。

(1)冥想:闭上双眼,在雨声中尽情想象,雨中的西湖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播放音乐:《雨中西湖》。)。

(2)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象?

(3)诗人苏轼看到了什么景象?(课件出示:第二句)。

(“山色空濛”)(板书:山色空濛)。

(播放课件:雨后的西湖图片。)创设情境:雨后的青山,升起了一团团白色的云雾。它们如轻纱一般,随风飘动,若有若无。此时的青山如仙境一般,所以诗人说——(引读第二句。)。

(4)你读懂“空濛”了吗?

(云雾迷茫的样子。)(课件出示)。

(5)如此美丽的景色,诗人用了一个什么字来概括雨中西湖的特点?

(板书:奇)。

(6)带着理解读诗歌的一、二句。

3、学习古诗的三、四句。

(过渡:西湖时晴时雨的美景让诗人的心都醉了,他触景生情,发出了这样的感慨——齐读三四句。)(课件出示:诗歌三、四句。)。

(1)你从三、四句中了解到了什么?

(2)你了解“西子”吗?

(春秋时期越国的美女,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3)西施有多美呢?(齐读第四句。)。

(不管是化淡妆还是浓妆,不管什么时候,西施都很美。)。

(4)想见一见西施吗?(课件出示:西施图片。)。

(5)诗人为何会把西湖比作“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施呢?

(6)导读:西湖之美,何止晴天雨天,一年的春夏秋冬四季,一日的清晨黄昏,景色各异,美不胜收,所以,诗人发出了这样的感慨——齐读三、四句。(板书:淡妆浓抹总相宜)正因为这个美丽的比喻,西湖从此又有了西子湖的美称。(板书:西子湖)。

读到这里,你可以把整首诗的意思说出来了吗?

5、带着体会读诗。

6、指名读诗,配乐齐读诗歌。

7、齐背诗歌。

四、拓展延伸:

1、赏析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诗人描绘了什么时候的西湖?

(2)你仿佛看到了哪些美景?

2、积累这首诗歌。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跟随大诗人苏轼游览了人间天堂——西湖。其实,苏轼不光是一位大诗人,他还是一位杰出的词人、书画家。你想和他走得更近一些吗?请课外搜集苏轼的作品读一读,老师相信,你会有不小的收获的。

【板书设计】:

水光潋滟(好)。

西子湖淡妆浓抹总相宜。

山色空濛(奇)。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

1、西湖风景图片。

2、古诗课件。

一、情境引入。

播放投影片。

2、宋代著名诗人苏轼在号称"人间天堂的杭州做官,陶醉于江南山水,写了大量的江南山水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其中的一首,被认为是描写西湖的绝唱《饮湖上初晴后雨》诗中赞美了西湖的美丽景色。

(用直观的图片展示西湖的迷人风光,创设情境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初读古诗、质疑问难。

1、看多媒体演示,听范读。

2、自由读诗,读通读顺。

3、指名试读。

4、读了古诗你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你还想了解什么?

(自读古诗,初步感知,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培养问题意识)。

三、自主探究、汇报交流。

1、借助多媒体课件,自主探究,同桌交流。

(利用多媒体课件提供的信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集体交流。

(1)通过自学,你弄懂了什么?

(2)讨论交流:你喜欢哪句诗的描写?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西湖的水光、山色、忽晴、忽雨的奇丽多变的景象,以及体会把西湖比作佳人的贴切生动)。

四、再读感悟、情感升华。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

2、听范读,欣赏演示的景色。

3、边读边想象,体验诗人的感情。

4、试着背诵古诗。

(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使情感得到升华)。

五、拓展练习。

1、如果让你们用自己的方式来赞美西湖,你想怎样做?

(多种方式赞美西湖,体现学科整合)。

六、教师总结。

苏轼在这首中把西湖在不同天气里所呈现出来的美丽景色,与西施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神韵相提并论,出人意外又贴切生动,天生丽质是她们共同的特点,比喻巧妙自然,西湖也由此而得到了"西子湖"的美称。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

1、知识教学点: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的意思。

2、能力训练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训练学生自我感悟诗句意思的能力。

3、德育渗透点: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4、美育渗透点:通过理解诗句,感受自然之美,语言文字之美,陶冶学生爱美的情趣,提高鉴赏美的能力。

二、学法引导。

1、教师教法:创设情境法、引导法、点拨法。

2、学生学法:借助词典及书上注释自读感悟。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疑点。

体会以西子喻西湖的内在联系和优美意境。

解决办法。

1.多读品味。

2.发挥小组优势,讨论交流。

3.教师引导,播放课件,适当点拨。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播放古曲《春江花月夜》。

2、激发想象:请同学们仔细的聆听这首著名的曲子,想象一下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这使你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受。

3、迁移导入:诗歌和音乐一样,它们的美需要我们用心去想象、感受、体会。提起这首诗的作者苏轼,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你愿意读读他的诗歌吗?(学生可以朗读、背诵、或用歌唱等多种形式来汇报,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吟唱《水调歌头》,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深了对苏轼的了解。)。

4、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欣赏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师范读。

二、引导自学,学有所得。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自学古诗的方法,再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进行学习。学生交流自己设计的学习方法。

2、教师推荐学法,课件一:1、熟读中理解题意、诗意。2、借助字典,资料来理解题意,词意,是否讲出重点词的意思。3、由词到句串讲诗意。4、熟读成诵。5提出疑问,合作解决。

3、学生自学、教师参加入学习小组中,适时引导。

4、学生进行自学汇报:教师在汇报环节中主要起到引领作用,使学生汇报有序进行。可以先朗诵古诗,然后汇报题意,再讲词意诗意,熟读成诵,解疑问难。教师还要提出认真听取他人汇报的要求(1学会聆听,找出优点。2、不足之处,加以补充。3、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学生在及时的补充及评讲的过程中对古诗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为进一步欣赏古诗作好铺垫。

三、欣赏古诗,体会意境。

2、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对好的方法要予以肯定。

3、教师提出建议,课件二(诗歌审美三法:第一法、读中感受诗歌韵律美。第二法、想象中感受诗歌画面美。第三法、用心体会诗歌意境美。)。

4、学生分组合作学习。

5、进行审美收获的汇报交流。

(1),学生汇报通过划停顿,标重读,来朗读诗歌感受到韵律美。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各种形式,来有感情朗读古诗。

(2)、学生汇报通过想象,我仿佛看到美丽的画面。教师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喜欢表达的同学说说这里的山、水、雨是怎么样的美丽。喜欢画画的同学来画画西湖晴雨时不同的景象,从而感受画面美。

(3)、感受西湖的人性美。课件三(观看美女西施),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形容一下她的美,注意体会浓妆与淡妆两种不同风格的美,同时教师要渗透正确的审美思想,使学生从小树立起正确的审美价值观。

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诗人把西湖比做西子呢?

课件四(观看西湖晴天、雨天时两种不同的风光),引发学生进行积极的联想,不难答出用西子的两种美丽来比喻西湖的晴雨不同之美,妙不可言。

(4)、感悟意境,体会情感。空蒙的山,闪动光影的水,迷蒙细雨构成了西湖的美,如果你置身其中,你能体会到什么样的意境呢,你想说些什么。

再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诗人的感受和我们一样,饱含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这时可以适时补充杭州是苏轼的第二故乡,他深受百姓爱戴,所以对西湖有着特殊的爱恋之情。

(5)、有感情的配乐朗读。

四、课外延伸:朗读描写西湖的诗词。

五,师生互相交流学习的收获。

板书设计:

晴——方好。

美:(比西子)总相宜。

西湖山水。

雨——亦奇。

教学反思: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

2、体会情感,有感情朗读诗句,背诵诗句。

3、感受诗中美景。

一、导入。

1、学生背诵《游园不值》。

师:我们上节课学了《游园不值》,这首诗写的是(春天的景色),现在我们来看看夏天在诗人的的眼里是怎样的?(读全诗)。

二、学习新课。

1、解决生字。(学生自己解决)。

潋滟:与水有关,所以是三点水。亦:也。西子:西施。相宜:合适。

2、介绍作者。

3、师:生字、词你们都懂了,现在自己试着用自己的话把这首诗的意思说一下,然后小组之间互相说。

4、举手发言(大概意思:天晴的时候,湖中波光粼粼,很美丽;下雨的时候水雾迷茫,山色奇妙。我要把西湖比作西施了,不管是淡妆还是浓抹都很合适。)。

5、引导学生理解题目(饮:喝酒。湖:西湖。初晴后雨:雨过天晴)。

雨过天晴在西湖上喝酒(看到的景色)。

6、师:这首诗是写(作者雨过天晴在西湖上喝酒看到的景色),这四句诗都写了西湖的美景(学生纠正:不是)。

师:同学们怎么说不是呢?

(前两句是写景色,后两句不是)。

(后两句诗写了拿西湖来比作西施了,不管是淡妆还是浓抹都很合适。西湖的景色很美,西施也很美。)。

(通过发挥自己的想象,并且比喻恰当)。

这样想象和比喻,西湖就(显得更美了)。

师:西湖就显得更美了,那现在同学们自己想象西湖的美,这么美的景色,我们一起来体验。(学生根据自己想象的美来读诗句,体验美。老师指导和范读。)。

7、背诵全诗。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的意思。

(二)能力训练点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

2.训练学生自我感悟诗句意思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理解诗句,感受自然之美,语言文字之美,陶冶学生爱美的情趣,提高鉴赏美的能力。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创设情境法、引导法、点拨法。

(二)学生学法

借助词典及书上注释自读感悟。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1.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二)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疑点

体会以西子喻西湖的内在联系和优美意境

(四)解决办法

1.多读品味。

2.发挥小组优势,讨论交流。

3.教师引导,播放课件,适当点拨。

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播放古曲《春江花月夜》

2、激发想象:请同学们仔细的聆听这首著名的曲子,想象一下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这使你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受。

3、迁移导入:诗歌和音乐一样,它们的美需要我们用心去想象、感受、体会。提起这首诗的作者苏轼,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你愿意读读他的诗歌吗?(学生可以朗读、背诵、或用歌唱等多种形式来汇报,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吟唱《水调歌头》,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深了对苏轼的了解。)

4、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欣赏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师范读。

二、引导自学,学有所得。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自学古诗的方法,再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进行学习。学生交流自己设计的学习方法。

2、教师推荐学法,课件一:1、熟读中理解题意、诗意。2、借助字典,资料来理解题意,词意,是否讲出重点词的意思。 3、由词到句串讲诗意。4、熟读成诵。5提出疑问,合作解决。

3、学生自学、教师参加入学习小组中,适时引导。

3、学生进行自学汇报:教师在汇报环节中主要起到引领作用,使学生汇报有序进行。可以先朗诵古诗,然后汇报题意,再讲词意诗意,熟读成诵,解疑问难。教师还要提出认真听取他人汇报的要求(1学会聆听,找出优点。2、不足之处,加以补充。3、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学生在及时的补充及评讲的过程中对古诗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为进一步欣赏古诗作好铺垫。

三、欣赏古诗,体会意境。

2、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对好的方法要予以肯定。

3、教师提出建议,课件二(诗歌审美三法:第一法、读中感受诗歌韵律美 。第二法、想象中感受诗歌画面美。第三法、用心体会诗歌意境美。)

4、学生分组合作学习。

5、进行审美收获的汇报交流。

(1),学生汇报通过划停顿,标重读,来朗读诗歌感受到韵律美。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各种形式,来有感情朗读古诗。

(2)、学生汇报通过想象,我仿佛看到美丽的画面。教师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喜欢表达的同学说说这里的山、水、雨是怎么样的美丽。喜欢画画的同学来画画西湖晴雨时不同的'景象,从而感受画面美。

(3)、感受西湖的人性美。课件三(观看美女西施),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形容一下她的美,注意体会浓妆与淡妆两种不同风格的美,同时教师要渗透正确的审美思想,使学生从小树立起正确的审美价值观。

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诗人把西湖比做西子呢?

课件四(观看西湖晴天、雨天时两种不同的风光),引发学生进行积极的联想,不难答出用西子的两种美丽来比喻西湖的晴雨不同之美,妙不可言。

(4)、感悟意境,体会情感。空蒙的山,闪动光影的水,迷蒙细雨构成了西湖的美,如果你置身其中,你能体会到什么样的意境呢,你想说些什么。

再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诗人的感受和我们一样,饱含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这时可以适时补充杭州是苏轼的第二故乡,他深受百姓爱戴,所以对西湖有着特殊的爱恋之情。

(5)、有感情的配乐朗读

四、课外延伸:朗读描写西湖的诗词

五,师生互相交流学习的收获。

板书设计:

饮湖上初晴后雨

西湖山水   晴——方好

(比西子)总相宜

(美)     雨——亦奇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

2、体会情感,有感情朗读诗句,背诵诗句。

3、感受诗中美景。

1、学生背诵《游园不值》。

师:我们上节课学了《游园不值》,这首诗写的是(春天的景色),现在我们来看看夏天在诗人的的眼里是怎样的?(读全诗)。

1、解决生字(学生自己解决)。

潋滟:与水有关,所以是三点水。亦:也。西子:西施。相宜:合适。

2、介绍作者。

3、师:生字、词你们都懂了,现在自己试着用自己的话把这首诗的意思说一下,然后小组之间互相说。

4、举手发言(大概意思:天晴的时候,湖中波光粼粼,很美丽;下雨的时候水雾迷茫,山色奇妙。我要把西湖比作西施了,不管是淡妆还是浓抹都很合适。)。

5、引导学生理解题目(饮:喝酒。湖:西湖。初晴后雨:雨过天晴)。

雨过天晴在西湖上喝酒(看到的景色)。

6、师:这首诗是写(作者雨过天晴在西湖上喝酒看到的景色),这四句诗都写了西湖的美景(学生纠正:不是)。

师:同学们怎么说不是呢?

(前两句是写景色,后两句不是)。

(后两句诗写了拿西湖来比作西施了,不管是淡妆还是浓抹都很合适。西湖的景色很美,西施也很美。)。

(通过发挥自己的想象,并且比喻恰当)。

这样想象和比喻,西湖就(显得更美了)。

师:西湖就显得更美了,那现在同学们自己想象西湖的美,这么美的景色,我们一起来体验。(学生根据自己想象的美来读诗句,体验美。老师指导和范读。)。

7、背诵全诗。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理解古诗的意思,感受诗的意境,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感情。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感情。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搜集相关的资料。

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在杭州,最有名的景点要数西湖了。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去过西湖吗?今天,老师把西湖请进了咱们的教室,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播放课件:《动人的西湖》)。

旁白:西湖的美景,晨昏各异,四时不同。这儿夏天的荷花很有名。雪后的西湖是否别有一番风味呢?雨中的西湖又增添了几分诗意!

西湖美吗?是啊!西湖以其秀美的景色,吸引了无数游客。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雅士在此留下了他们的笔墨。宋代大诗人苏轼就在这儿留下了他的传世佳作——《饮湖上初晴后雨》。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板书课题:《饮湖上初晴后雨》)从诗题中你读懂了什么?(在西湖上饮酒,开始是天晴,后来下雨了。)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呢?(苏轼)你了解苏轼吗?(生答。师补充:苏轼曾在西湖的所在地杭州当通判,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当杭州市的市长。他在此为官期间,关心人民的生活,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深受百姓爱戴。苏轼曾无数次在西湖漫步,他对西湖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大诗人苏轼,一同去领略西湖的美景吧!)。

二、初读感知:

1、自读课文两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检查读书效果。

3、师范读古诗。

4、根据出示的诗歌朗读节奏提示,生齐读诗歌。

5、针对诗歌,学生质疑,师相机板书。

三、精读诗歌:

1、学习诗歌的第一句。(课件出示第一句)。

(1)诗句中哪个字提示了我们天气?

(“晴”)。

(2)诗人告诉我们晴天的西湖是什么样的?

(“水光潋滟”)(板书:水光潋滟)。

(3)课件出示:晴天的西湖图片。

创设情境:瞧!这就是晴天的西湖!在万里晴空下,宝塔掩映在青山之中,微风徐徐吹来,亲切地抚摸着游人的脸庞,灿烂的阳光洒在宽阔的湖面上,湖面“水光潋滟”。

(4)你读懂“潋滟”了吗?

(波光闪动的样子。)(课件出示)。

(5)你还能用其它的词来形容水光潋滟的湖面吗?

(波光闪闪、波光粼粼、银光闪闪)。

(6)诗句导读。

晴天的西湖里仿佛满是金子,刺得人连眼睛都睁不开了。(带着理解读第一句)。

(随风飘动的柳条、开得正艳的桃花、欢唱的鸟儿、鱼儿在水中嬉戏、人们在湖中荡舟……)。

(8)看到如此美丽动人的西湖,你感觉诗人此刻的心情如何呢?(带着体会个别读,全班读。)。

一个“好”字道出了西湖的美!(板书:好)。

2、学习诗歌的第二句。

(过渡:晴天的西湖真美!看着眼前的美景,诗人有些陶醉了。看着看着,不知不觉,湖面上悄悄下起雨来,眼前的西湖已是另外一番景象。)(播放课件:雨中的西湖图片。)。

(1)冥想:闭上双眼,在雨声中尽情想象,雨中的西湖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播放音乐:《雨中西湖》。)。

(2)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象?

(3)诗人苏轼看到了什么景象?(课件出示:第二句)。

(“山色空濛”)(板书:山色空濛)。

(播放课件:雨后的西湖图片。)创设情境:雨后的青山,升起了一团团白色的云雾。它们如轻纱一般,随风飘动,若有若无。此时的青山如仙境一般,所以诗人说——(引读第二句。)。

(4)你读懂“空濛”了吗?

(云雾迷茫的样子。)(课件出示)。

(5)如此美丽的景色,诗人用了一个什么字来概括雨中西湖的特点?

(板书:奇)。

(6)带着理解读诗歌的一、二句。

3、学习古诗的三、四句。

(过渡:西湖时晴时雨的美景让诗人的心都醉了,他触景生情,发出了这样的感慨——齐读三四句。)(课件出示:诗歌三、四句。)。

(1)你从三、四句中了解到了什么?

(2)你了解“西子”吗?

(春秋时期越国的美女,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3)西施有多美呢?(齐读第四句。)。

(不管是化淡妆还是浓妆,不管什么时候,西施都很美。)。

(4)想见一见西施吗?(课件出示:西施图片。)。

(5)诗人为何会把西湖比作“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施呢?

(6)导读:西湖之美,何止晴天雨天,一年的春夏秋冬四季,一日的清晨黄昏,景色各异,美不胜收,所以,诗人发出了这样的感慨——齐读三、四句。(板书:淡妆浓抹总相宜)正因为这个美丽的比喻,西湖从此又有了西子湖的美称。(板书:西子湖)。

读到这里,你可以把整首诗的意思说出来了吗?

5、带着体会读诗。

6、指名读诗,配乐齐读诗歌。

7、齐背诗歌。

四、拓展延伸:

1、赏析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诗人描绘了什么时候的西湖?

(2)你仿佛看到了哪些美景?

2、积累这首诗歌。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跟随大诗人苏轼游览了人间天堂——西湖。其实,苏轼不光是一位大诗人,他还是一位杰出的词人、书画家。你想和他走得更近一些吗?请课外搜集苏轼的作品读一读,老师相信,你会有不小的收获的。

水光潋滟(好)。

西子湖淡妆浓抹总相宜。

山色空濛(奇)。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古诗对对碰游戏:可以学着诗人的样子摇头晃脑地去吟诵,看谁最有感觉。

1、配乐陆续出示不同的西湖风景图,感受美。

师:让我们来欣赏一组美丽的图片。

你们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2、出示罗曼罗兰的话:这个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1)指名读。

(2)谈感受。

师:能用你自己的话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3)齐读。

3、师:宋代大诗人苏轼,他就有一双会发现美的眼睛,当年他游览西湖时,就被他的美所深深打动,不禁饮酒作诗,写下了这首我们很熟悉的诗。

4、出示古诗,学生跟读。

5、喜欢这首诗吗?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西湖,细细去品位这首诗,我们会发现更多的美。

1、自由读。

师:自己先练练,争取把字音读得更准确,并注意诗的节奏。

2、反馈读。

(1)四人开火车纠音。

(预设没读好:请你再读读这句话,并注意这个词。)。

(2)这首诗有两个词特别难度,再试试:“潋滟”、“浓妆淡抹”

(潋滟:回到诗句中再读读。)。

(3)谁能把整首诗连起来读读。

评:你不仅读准了字音,还读出了节奏。

(4)齐读。

咱们学着他的样子一起读一读。

3、解诗题:古诗写到这儿,现在你们知道了苏轼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这首诗的吗?

(1)指名说。

(2)还有呢——“饮”。饮就是喝酒呢。

(3)指名读、齐读。

1、师:有味道吗?还想读吗?那就再去读读吧。一边读一边想象,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一幅画面。

2、把你的感受和同桌进行交流。

3、反馈:谁来把你的感受和全班进行交流。老师告诉你一个小秘密,要想把你的话说得更好,你可以看看注释。

4、学习:水光潋滟晴方好。

指明说。(谁还有补充)。

(1)体会得这么好,你是从诗中的哪个词体会到的?读。

(2)让我们去晴天的西湖去看看吧。(出示阳光下的西湖图片)。

(3)如果这时你就置身其中,你最想说什么?

(4)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吧。自己先练练。

(5)指导朗读。

师:你把你的理解读出来了,潋滟这个词读得真好。(点:潋滟)。

师:读得真好,晴天的西湖就是这么美。(点:晴)。

师小结:看,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多么光彩夺目呀。

(4)真是——水光潋滟晴方好。

5、学习:山色空蒙雨亦晴。

过渡:正当我们陶醉其中时,天空忽然飘起了蒙蒙细雨。现在让我们闭上眼睛,你的脑海里又出现了怎样的画面。(配乐遐想)。

(1)指名说。

(2)你讲得这么好,你是从哪个词读懂的——山色空蒙。

(3)带着这种感觉读读这句诗。

(4)这份奇妙的美只有在雨天才会出现。(看课件)。

(5)指名读——师范读——齐读。

齐读1、2句,引读3、4句。

7、学习3、4句。

(1)同桌练练这句话,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指名说、指名读。

(2)西施什么美?

(3)师补充,在人杰地灵的江浙一带,出现过像西施这样的美女(出世图)淡妆时犹如出水芙蓉,浓抹时更是风姿卓越。无论是淡妆还是浓抹都让我们感受到她独特的美。正所谓——淡装浓抹总相宜。

(4)指名读3、4句。

(5)那么西湖呢?(那么西湖呢?联系前两句说说看)。

指名读——齐读。

8、齐读3、4句。

师:不同的天气有不同的美,正如西施,无论是淡妆还是浓抹都是那么美不胜收啊!

师:西湖的这份美让苏轼陶醉其中,心驰神往。

9、齐读古诗。

师:苏轼用眼睛发现了美,用心灵感受了美,更用这首流芳千古的名诗记录了美。

师:这份美令古今中外多少游人为之沉醉,流连往返哪。

10、齐背古诗。让我们再一次把这首诗美美地背诵出来吧。

11、你还知道哪些描写西湖美景的古诗。

(1)指名说。

(2)出示《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六月二十七望湖楼醉书》。

自由读,说说都是西湖什么时候的美景。

(3)指名说,读诗句。

齐读古诗。

评价:夏天的西湖就是这般色彩艳丽,风光无限啊。

雷雨中的西湖是这样的气势磅礴,别具风味。

(5)面对这样的西湖,诗人不禁感叹——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2、师小结:西湖不仅拥有迷人的风光,它还有着悠久的文化和许许多多动人的传说故事呢,你想知道吗?课后去找找吧。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教学设计

1.谈话:假期中,我们班的×同学在家人的带领下到杭州的西湖游玩,那里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就请他来当导游带我们一起去游览一番。(学生边介绍边出示课件,带领学生领略西湖的美丽风光)。

西湖美吗?从你们专注的眼神,惊异的表情,老师已经感受到了。面对西湖的山光水色,我们只感到语言的贫乏,可古时候的诗人们,却能用寥寥数语勾勒出西湖的美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最有名的一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你了解他吗?(交流苏轼的资料)。

(出示多媒体课件)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大文学家、大艺术家,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对后世影响很深。他的诗词,挥洒自如,明快豪放,善于运用新鲜的比喻描写山水景物。

3.理解题目:一天,苏轼和朋友在西湖边上饮酒。开始天气晴朗,不大功夫竟阴了天,下起雨来。这样,饮酒未尽,诗人便饱览了西湖上晴和雨两种截然不同的风光。于是诗人挥笔写下了这首《饮湖上初晴后雨》。

你现在能明白题目的意思了吗?(指名解题,注意调整词序:“饮湖上”应为“湖上饮”,题目可调整为“雨后初晴湖上饮”,把省略的部分补充完整,意思是雨后初晴(在)西湖上饮(酒)时(看到的景象))。

4.过渡:900多年来,此诗妇孺皆能成诵,成为咏西湖诗中的名篇,为什么人们最喜欢这首诗呢?让我们先来读一读吧。

二、质疑解疑,理解诗意。

1.学生自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2.指名读,纠正字音及不恰当的停顿。

3.学生自读、质疑,将不懂的词、句标出。

4.学生自读感悟。鼓励学生借助工具书、结合西湖美景图片了解诗文大意。

5.小组交流学习体会:学会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

1.(课件出示古诗的前两句)指名读,谈感受。

2.从这两句诗文中,你感受到西湖在晴天和雨天的景色各是怎样的?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领略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特的,理解“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美。)。

3.体会作者看到这般美景的心情。指导学生朗读,建议放慢语速去读。

4.学生练习,指名读,范读,齐读。

5.西湖晴天、雨天都如此美丽,不禁使作者想起古代的一个美女西施,发出如此感慨。

6.(课件出示古诗后两句)指名读。为什么作者拿西施来比西湖呢?(学生首先会想到两者都有个“西”字,更要引导学生理解两者都具有的自然之美:西施无论是化淡妆穿素衣,还是涂浓妆穿锦衣,总是美丽迷人。西湖无论是晴天的波光荡漾,还是雨天的迷蒙山色,都让人流连忘返。还有西施是古代春秋时期的越国人。那时越国的地域与后来及现在所称的“浙江”的地域大致相当。杭州及西湖正处在西施的故乡一带。苏轼在杭州就很自然地想到著名的古代美女西施,并拿她来与西湖相比。)。

7.因为这巧妙的比喻,使这两句诗成为传世名句;也因为这传神的比喻,使“西子湖”成了西湖的别称。让我们再来有感情地读一读,感受这美妙的诗句。

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两句。

8.小结:寥寥数语却能勾画出西湖多姿多彩的魅力,怪不得近千年来,人们每每来到西湖都要吟诵这优美的诗句。让我们也来回味一下,配乐(《平湖秋月》)朗诵古诗,并配以西湖优美画面。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教学设计

一、揭题,解题。

1、师: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说到杭州,人们自然就想到——西湖。你们去过西湖吗?在你的印象中西湖是怎样的?能用一个词来说吗?(或看完课件回答)。

2、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西湖的诗——板:饮湖上初晴后雨。

3、师:谁写的?板:苏轼。

师:课前同学们特意去搜集过资料,你都知道些什么?(生交流)。

师小结:苏轼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画家,与父亲苏荀,弟弟苏辙合称“三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在杭州当过官。这首诗就是他在杭州当官时写的。

4、师:(齐读诗题)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还有哪些不知道的?生自由说。

师点拨:起初晴天,后来下雨了。……读题。

讲苏轼在湖上饮酒…………读题。

5、师这首诗的题眼该是哪个字(晴雨)。

二、读诗句,读正确。

2、师:反馈:在朗读时,哪个词特别难读……指名读。

指名读诗句。

三、晓诗意,悟诗情。

1、师:哪句是写晴天的西湖,哪句写雨天的西湖?你是怎样知道的?

2、学习诗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师:谁来说说这句诗的意思?……指名说,师引导:

(1)“潋滟”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看注释)板:释。

(2)解释这句诗,哪个字应该调换一下顺序?(晴)生重新解释诗句板:调。

(3)还可以加上自己的语言板:补……生解释诗意。

(4)解释时还要板:猜换。

师:你能用这种方法来说说第二句诗的意思吗?生说师引导。

师:(1)诗人喜欢晴天的西湖吗?你从哪个字看出?(好)。

(2)引读师:晴天的西湖好在美在哪?……生“水光潋滟”

(3)师(指着图):这就是水光潋滟的湖面,你能用别的词来描述吗?(生自由说)。

(5)师:是啊,这就是晴天的西湖,所以诗人说……引读诗句“水光潋滟晴方好”

(6)师:一个“好”字写出了西湖晴天的美,表达了诗人的喜爱之情,真是一字千金啊!

师:雨天的西湖,诗人喜欢吗?从哪儿看出?(奇)。

这雨只让西湖的山云雾迷濛吗?请想像一下这雨还让哪些景物更加生动了?

(生想像说话:因为有雨,西湖的更加()。

师:难怪诗人说……引读“山色空蒙雨亦奇”

3、学习诗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师:在目睹了西湖的晴雨之后,诗人认为一个“好、奇”,远远不能写出西湖美,不能表达诗人对西湖的喜爱之情。此时,诗人想到了什么……引读句子“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师:这两句诗是至今为止赞美西湖中最妙的两句。谁来说说它的意思(生解释)。

师:你觉得这两句妙在哪里?……读。

四、配乐诵读。

1、师:学到这,你们是否为西湖的美景所打动,让我们带着这份美,带着诗人的这种喜爱之情读读这首诗吗?配乐朗读。

五课外拓展。

师:西湖的美,美在它的淡妆浓抹,美在它的千姿百态,这不还有两首写西湖的诗。生自读、反馈。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1.理解诗句,体会诗歌描写的意境。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导入新课。

(二)回忆学法。

谁还记得我们是怎样学习第一首诗的?

小结板书:

1.结合注释自读自悟(什么景象?)。

2.质疑、讨论和交流。

3.反复吟诵,

4.看图想象,绘画创作。

(三)学习新课。

1.我们已有了学诗的经验,下面请同学们自学后两首诗。

出示自学提示:

(1)同是描写夏天的景色,苏轼笔下的夏天和杨万里笔下的夏天一样吗?请你从内容和写法上比较着来阅读。(在诗中画批)。

(2)观察图画(或播放课件)想一想诗人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小组内讨论,教师巡视。

3.在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是先叙后议,写西湖晴雨天气;《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先议后叙,写了满湖荷花荷叶;但都抒发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叹热爱之情。

4.朗读诗句,展开想象。(教师可播放课件,学生吟诵)。

5.指名吟诵,背诵。

(四)激情创作。

请同学们任选一首你喜欢的描写夏天的诗,把诗中的景象画下来。

(五)作业。

1.默写三首古诗。

2.完成自己创作的画。

附:板书。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苏轼)。

(杨万里)。

西湖晴雨天气。

满湖荷花荷叶。

学法:

自读自悟,质疑,讨论交流,

反复吟诵,想象,绘画创作。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古诗对对碰游戏:可以学着诗人的样子摇头晃脑地去吟诵,看谁最有感觉。

1、配乐陆续出示不同的西湖风景图,感受美。

师:让我们来欣赏一组美丽的图片。

你们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2、出示罗曼罗兰的话:这个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1)指名读。

(2)谈感受。

师:能用你自己的话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3)齐读。

3、师:宋代大诗人苏轼,他就有一双会发现美的眼睛,当年他游览西湖时,就被他的美所深深打动,不禁饮酒作诗,写下了这首我们很熟悉的诗。

4、出示古诗,学生跟读。

5、喜欢这首诗吗?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西湖,细细去品位这首诗,我们会发现更多的美。

1、自由读。

师:自己先练练,争取把字音读得更准确,并注意诗的节奏。

2、反馈读。

(1)四人开火车纠音。

(预设没读好:请你再读读这句话,并注意这个词。)。

(2)这首诗有两个词特别难度,再试试:“潋滟”、“浓妆淡抹”

(潋滟:回到诗句中再读读。)。

(3)谁能把整首诗连起来读读。

评:你不仅读准了字音,还读出了节奏。

(4)齐读。

咱们学着他的样子一起读一读。

3、解诗题:古诗写到这儿,现在你们知道了苏轼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这首诗的吗?

(1)指名说。

(2)还有呢——“饮”。饮就是喝酒呢。

(3)指名读、齐读。

1、师:有味道吗?还想读吗?那就再去读读吧。一边读一边想象,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一幅画面。

2、把你的感受和同桌进行交流。

3、反馈:谁来把你的感受和全班进行交流。老师告诉你一个小秘密,要想把你的话说得更好,你可以看看注释。

4、学习:水光潋滟晴方好。

指明说。(谁还有补充)。

(1)体会得这么好,你是从诗中的哪个词体会到的?读。

(2)让我们去晴天的西湖去看看吧。(出示阳光下的西湖图片)。

(3)如果这时你就置身其中,你最想说什么?

(4)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吧。自己先练练。

(5)指导朗读。

师:你把你的理解读出来了,潋滟这个词读得真好。(点:潋滟)。

师:读得真好,晴天的西湖就是这么美。(点:晴)。

师小结:看,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多么光彩夺目呀。

(4)真是——水光潋滟晴方好。

5、学习:山色空蒙雨亦晴。

过渡:正当我们陶醉其中时,天空忽然飘起了蒙蒙细雨。现在让我们闭上眼睛,你的脑海里又出现了怎样的画面。(配乐遐想)。

(1)指名说。

(2)你讲得这么好,你是从哪个词读懂的——山色空蒙。

(3)带着这种感觉读读这句诗。

(4)这份奇妙的`美只有在雨天才会出现。(看课件)。

(5)指名读——师范读——齐读。

齐读1、2句,引读3、4句。

7、学习3、4句。

(1)同桌练练这句话,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指名说、指名读。

(2)西施什么美?

(3)师补充,在人杰地灵的江浙一带,出现过像西施这样的美女(出世图)淡妆时犹如出水芙蓉,浓抹时更是风姿卓越。无论是淡妆还是浓抹都让我们感受到她独特的美。正所谓——淡装浓抹总相宜。

(4)指名读3、4句。

(5)那么西湖呢?(那么西湖呢?联系前两句说说看)。

指名读——齐读。

8、齐读3、4句。

师:不同的天气有不同的美,正如西施,无论是淡妆还是浓抹都是那么美不胜收啊!

师:西湖的这份美让苏轼陶醉其中,心驰神往。

9、齐读古诗。

师:苏轼用眼睛发现了美,用心灵感受了美,更用这首流芳千古的名诗记录了美。

师:这份美令古今中外多少游人为之沉醉,流连往返哪。

10、齐背古诗。让我们再一次把这首诗美美地背诵出来吧。

11、你还知道哪些描写西湖美景的古诗。

(1)指名说。

(2)出示《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六月二十七望湖楼醉书》。

自由读,说说都是西湖什么时候的美景。

(3)指名说,读诗句。

(4)联系《饮湖上初晴后》时的西湖风光。对比彼此间的不同。

齐读古诗。

评价:夏天的西湖就是这般色彩艳丽,风光无限啊。

雷雨中的西湖是这样的气势磅礴,别具风味。

(5)面对这样的西湖,诗人不禁感叹——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2、师小结:西湖不仅拥有迷人的风光,它还有着悠久的文化和许许多多动人的传说故事呢,你想知道吗?课后去找找吧。

文档为doc格式。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理解古诗的意思,感受诗的意境,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的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搜集相关的资料。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在杭州,最有名的景点要数西湖了。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去过西湖吗?今天,老师把西湖请进了咱们的教室,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播放课件:《动人的西湖》)。

旁白:西湖的美景,晨昏各异,四时不同。这儿夏天的荷花很有名。雪后的西湖是否别有一番风味呢?雨中的西湖又增添了几分诗意!

西湖美吗?是啊!西湖以其秀美的景色,吸引了无数游客。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雅士在此留下了他们的笔墨。宋代大诗人苏轼就在这儿留下了他的传世佳作——《饮湖上初晴后雨》。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板书课题:《饮湖上初晴后雨》)从诗题中你读懂了什么?(在西湖上饮酒,开始是天晴,后来下雨了。)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呢?(苏轼)你了解苏轼吗?(生答。师补充:苏轼曾在西湖的所在地杭州当通判,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当杭州市的市长。他在此为官期间,关心人民的生活,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深受百姓爱戴。苏轼曾无数次在西湖漫步,他对西湖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大诗人苏轼,一同去领略西湖的美景吧!)。

二、初读感知:

1、自读课文两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检查读书效果。

3、师范读古诗。

4、根据出示的诗歌朗读节奏提示,生齐读诗歌。

5、针对诗歌,学生质疑,师相机板书。

三、精读诗歌:

1、学习诗歌的第一句。(课件出示第一句)。

(1)诗句中哪个字提示了我们天气?

(“晴”)。

(2)诗人告诉我们晴天的西湖是什么样的?

(“水光潋滟”)(板书:水光潋滟)。

(3)课件出示:晴天的西湖图片。

创设情境:瞧!这就是晴天的西湖!在万里晴空下,宝塔掩映在青山之中,微风徐徐吹来,亲切地抚摸着游人的脸庞,灿烂的阳光洒在宽阔的湖面上,湖面“水光潋滟”。

(4)你读懂“潋滟”了吗?

(波光闪动的样子。)(课件出示)。

(5)你还能用其它的词来形容水光潋滟的湖面吗?

(波光闪闪、波光粼粼、银光闪闪)。

(6)诗句导读。

晴天的西湖里仿佛满是金子,刺得人连眼睛都睁不开了。(带着理解读第一句)。

(随风飘动的柳条、开得正艳的桃花、欢唱的鸟儿、鱼儿在水中嬉戏、人们在湖中荡舟……)。

(8)看到如此美丽动人的西湖,你感觉诗人此刻的心情如何呢?(带着体会个别读,全班读。)。

一个“好”字道出了西湖的美!(板书:好)。

2、学习诗歌的第二句。

(过渡:晴天的西湖真美!看着眼前的美景,诗人有些陶醉了。看着看着,不知不觉,湖面上悄悄下起雨来,眼前的西湖已是另外一番景象。)(播放课件:雨中的西湖图片。)。

(1)冥想:闭上双眼,在雨声中尽情想象,雨中的西湖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播放音乐:《雨中西湖》。)。

(2)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象?

(3)诗人苏轼看到了什么景象?(课件出示:第二句)。

(“山色空濛”)(板书:山色空濛)。

(播放课件:雨后的西湖图片。)创设情境:雨后的青山,升起了一团团白色的云雾。它们如轻纱一般,随风飘动,若有若无。此时的青山如仙境一般,所以诗人说——(引读第二句。)。

(4)你读懂“空濛”了吗?

(云雾迷茫的样子。)(课件出示)。

(5)如此美丽的景色,诗人用了一个什么字来概括雨中西湖的特点?

(板书:奇)。

(6)带着理解读诗歌的一、二句。

3、学习古诗的三、四句。

(过渡:西湖时晴时雨的美景让诗人的心都醉了,他触景生情,发出了这样的感慨——齐读三四句。)(课件出示:诗歌三、四句。)。

(1)你从三、四句中了解到了什么?

(2)你了解“西子”吗?

(春秋时期越国的美女,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3)西施有多美呢?(齐读第四句。)。

(不管是化淡妆还是浓妆,不管什么时候,西施都很美。)。

(4)想见一见西施吗?(课件出示:西施图片。)。

(5)诗人为何会把西湖比作“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施呢?

(6)导读:西湖之美,何止晴天雨天,一年的春夏秋冬四季,一日的清晨黄昏,景色各异,美不胜收,所以,诗人发出了这样的感慨——齐读三、四句。(板书:淡妆浓抹总相宜)正因为这个美丽的比喻,西湖从此又有了西子湖的美称。(板书:西子湖)。

读到这里,你可以把整首诗的意思说出来了吗?

5、带着体会读诗。

6、指名读诗,配乐齐读诗歌。

7、齐背诗歌。

四、拓展延伸:

1、赏析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诗人描绘了什么时候的西湖?

(2)你仿佛看到了哪些美景?

2、积累这首诗歌。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跟随大诗人苏轼游览了人间天堂——西湖。其实,苏轼不光是一位大诗人,他还是一位杰出的词人、书画家。你想和他走得更近一些吗?请课外搜集苏轼的作品读一读,老师相信,你会有不小的收获的。

【板书设计】:

水光潋滟(好)。

西子湖淡妆浓抹总相宜。

山色空濛(奇)。